纪实 |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博士团医教援青,共筑苏青健康梦
2021年6月,为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落实学党史办实事,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7家附属医院的10余名研究生导师及9名医学博士研究生组成“博士团”来到青海开展“医教西行”活动。
走进海北,播种仁心种子
海北藏族自治州距青海省省会西宁近100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这里有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故称为“原子城”。6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来到海北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跟随总书记的脚步,博士团于6月17日到达当地海北藏族自治州,面向当地居民开展义诊。
这里的居民长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交通不畅。当地医生介绍说,不少藏族同胞患有高原疾病,如心脏病、痛风、关节病等,海北藏族自治州地广人稀,就医路途遥远,小病小痛忍一忍、熬一熬,成为了当地人的“习惯”。
坐车1小时前来就诊的藏族老爷爷,刚刚咨询了附属明基医院耳鼻咽喉科刘宏刚主任,博士生李亦涵正仔细向他讲解注意事项,他双手合十,不停地用藏语说着“谢谢,谢谢!你们明天还来吗?你们要常来啊。”
“医生,我咳嗽伴胸痛很长时间了,这是我的片子,请您帮我看看。”“从片子来看,肺部没有明显炎症,考虑有肺门占位,建议做个CT增强,最好再做个支气管镜,排除恶性病变可能。”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于韶荣主任一边看着片子,一边耐心地与身边的博士研究生彭凡禹讲解道。
当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特别为此次活动带来了近视防控宣传手册,免费赠送给当地群众,博士生张苏、周云帆在义诊现场为当地患者眼部疾病提供咨询、指导用药,切实缓解患者眼部不适症状。
医教西行,深耕精诚土壤
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手术指导……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专家博士团来到青海省人民医院眼科、生殖中心、康复科、肿瘤科等科室,围绕专业领域,结合高原地区现实情况,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科研及临床技能方面的困难瓶颈,进行了充分地现场带教。
“上午右眼需要手术的患者应该选择玻璃体切除术还是巩膜宽带环扎术?”“高原地区紫外线较强,白内障患者的发病年龄是否提前?病变程度是否更重?”“可以加强牧区牧民的防盲宣传工作,增强他们的眼保健意识,白内障手术时选配人工晶体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黄色的人工晶体,避免高原紫外线对眼底的损伤。”
战略合作,孕育“健康青海”绿洲
空气稀薄的高原,抵挡不住南医人“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白衣仁心。这片土地上,早已有南医人驻足。在青海工作32年的校友、青海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的卢岩松医生,以及先后前来援青的博士团——第四临床医学院院长吕凌、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戚继荣、附属妇产医院儿科余章斌,他们利用自身专业特长,扎根高原,砥砺奋进,为大美青海建设,全方面推动当地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质量贡献了力量。
“在2019年,我就随学院赴基层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先后获得了全国暑期社会实践百强团队、江苏省高校党日活动优胜奖等荣誉。”附属肿瘤医院博士研究生邹仁瑞表示,“如今再次跟随学院,秉承医者情怀,将希望种子延续播撒至祖国西部,倍感荣幸。两年的时间,我的角色已从硕士转变成博士,我将努力践行医者初心使命,学好专业知识,持续提升专业水平,将优质的医疗服务带到社会各个角落。”
活动中,师生克服高原反应和长途奔波,开展义诊、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深入各个专业科室,与当地医院科室就相关专业进行深入的讨论,为400余名当地群众提供服务。
同学们表示参加“医教西行”活动,既利用自身所学服务社会,又了解了高原地区群众现实状况和需求,这是平时很难能学到的,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科研。老师们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扎实的职业素养,还使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对东西部合作的国家重大战略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本次活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与青海省人民医院签订“医教西行”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建设全面、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协同体,共同打造医疗互帮、教学互联、科研互通、人才互用的协同发展体系。
图文 /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转载请按照此格式注明来源:医者仁心 教者恒心(微信号:yixuejzw)
特别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创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推荐 ●
最新动态:
课程思政 |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方法》课程思政经验分享
重磅 | 关于召开全国第十三届医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年会的通知
喜欢我们就点分享、赞和在看哦